在职场中,职业规划很重要的,因此,我们要认真地做好职业规划,欢迎阅读《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两头发力》。
据媒体报道,时下进入用工高峰期,但“用工荒”和“就业难”的两难局面并未得到缓解,甚至愈演愈烈。有统计数据显示,只有不到15%的90后职场人有明确的长期发展规划,没有规划或感到迷茫的人群比例超过34%。51%的90后职场人表示有短期的职业规划。而缺乏明确、长期的职业规划,是导致90后职场人工作稳定性差的因素之一,52%的90后职场人在入职新单位一年内就会产生离职的想法。
常理来讲,职场历来就不是一潭死水,人才不断流动才是正常状态,个人因兴趣、家庭等原因而换工作的现象很普遍。但是,大范围、高比例的离职现象,或超半数的离职倾向则属于非正常职场行为,值得加以警惕,深入剖析。而根源,首要在于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或不足:当许多学校和家庭将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落在中考、高考上,而不是基于更长远的让孩子精准择业、幸福从业,那么势必带来众多90后毕业后的迷茫心态,为了就业而就业,或者应父母要求而就业。由于所从事的岗位或职业不是内心所想,一辞了之或频繁跳槽的现象在所难免。
说到底,我国从小学阶段到高等教育,还缺少系统的、科学的、瞄准孩子未来的生涯规划教育。虽然一些地区和学校看到了问题所在,在课堂上渗透了相关内容,但生涯规划教育普遍来看并未得到应有重视,没有大面积铺开,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差距。比如,德国从幼儿园阶段开始,就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各种职业,到了中小学阶段更是帮助他们及早了解各种行业的特征、培养向往职业所需要的能力。
从这种角度看,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也好,让每个孩子人尽其才也好,一方面需要学校和家庭改变短视的教育目标,放眼长远,致力于孩子的精准择业、幸福从业;另一方面要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,及早开展生涯规划教育,将教育与为学生终身学习、快乐从业结合起来,帮助学生发现自我,担起社会责任,从而产生更多的价值感和获得感。而高校作为生涯规划教育较为靠后的关口,更要构建以政府、高校、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完善而高效的就业指导体系,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,丰富求职技巧,增强择业能力,更多了解所学专业和要从事行业的知识,为顺利就业做好服务。
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个小问题,背后蕴藏的是人才观和教育观。做好了生涯规划教育,能科学引导每个孩子理性判断自己的兴趣、专长、特点、能力,深入思考自我与他人、自我与社会、学习与工作、工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,也是真正为孩子的未来负责。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,都应该围绕学生个性、特长、能力,做到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以贯之,并建立一支专业化、专职化的师资队伍。客观而言,我国师资队伍不足是生涯规划教育的一大短板,这是因为进行生涯规划指导的老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经济学、教育学、社会学、管理学、人力资源管理、心理学等知识,还要应对学生咨询的技巧、较强的协调和应变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,而这无疑需要长期的培养与历练。
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头发力,精心打造生涯规划教育,一方未雨绸缪,一方亡羊补牢,才能更好撑起每个孩子的壮丽人生,更多的90后乃至00后、10后才能更好地高质量就业,职场人才的正常有序流动才有望实现,“用工荒”和“就业难”的两难局面也才能真正化解。